带您走近三百多年历史“中国戏楼活化石”——正乙祠戏楼

2023-07-12 09:40:02 中工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2:27

正乙祠戏楼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220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木质结构的室内剧场,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

《燕都丛考》记载:“佘家胡同西口外有正乙祠,为明代古寺”。康熙六年(1667)时,在京经营银号的浙江绍兴商人集资将其买下,修缮后建起一座用于接待银钱业同乡的行业会馆,据同治四年(1865)《重修正乙祠碑记》载“浙人懋迁于京创祀之,以奉神明、立商约、联商谊、助游燕也”。

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扩建正乙祠,内设戏楼,每年春秋两次集会,祭神祈福,饮馔宴乐。

正乙祠自诞生之日起,跨越明、清、民国,直至当今,见证了中国戏曲从“雅部”向“花部”的转型,更经历了京剧表演艺术从诞生、发展直至繁盛的整个过程。

据民初的《梨园外史》记载,正乙祠“台柱上有一联云:八千觞秋月春风都付于蝴蝶梦中琵琶弦上,百五副金筝檀板尽消磨桃花扇底燕子灯前”,其中隐含着《蝴蝶梦》、《琵琶记》、《桃花扇》、《燕子笺》等昆曲名剧。由此推测,肇建之初,以昆曲表演为主。

清末民初,在京剧艺术风行老北京的年代里,众多梨园泰斗和名角,如京剧名宿程长庚、卢胜奎、徐小香、谭鑫培、梅巧玲、陈德霖、王瑶卿、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言菊朋、张伯驹、姜妙香等都曾在此献艺,盛况空前。

近年,北方昆曲剧院接管正乙祠戏楼,按照历史原貌对正乙祠做了全面修复。于2022年4月19日正乙祠戏楼正式重张启幕,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以“会馆有戏”的指示精神为契机,用“好戏”激活会馆内核、打造文化品牌,很好地促进了文化空间资源与文化创意资源的有效对接。

2023年4月正乙祠戏楼举办重启一周年演出月活动,正式开启对外售票演出,涵盖昆曲、京剧、舞剧、民乐、古典乐等多种门类的绝妙艺术,力求为大家展现别样的舞台魅力,将与大家一起聆听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跨时空对话。(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陈丹丹)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上一篇 : 周三早间市场信息 欧美股市集体收高 6月社融信贷数据大超预期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