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坚果行业参与者较多,竞争格局分散。由于坚果炒货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当前呈现若干全国性品牌和众多区域性品牌共存局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双重驱动下,公众的饮食需求开始由“吃饱”转向“吃好”,坚果类产品契合了人们健康饮食的理念。目前坚果炒货规模已达千亿元,坚果消费正从营养品形态向日常膳食消费品转变,混合坚果已成为坚果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青睐混合坚果
目前,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坚果炒货从休闲零食到日常膳食的结构性转变潜藏着较大的市场机会。
坚果可分为草本籽坚果(包括瓜子、花生等油料植物的籽粒)和木本坚果(具有坚硬外壳的木本植物的籽粒,包括核桃、山核桃、碧根果、巴旦木、榛子、松子等)两类。根据木本坚果加工深浅程度进行划分,国内目前主要的产品形态包括单品坚果、混合坚果、口味型坚果。目前我国坚果消费以籽类食品为主。
《中国坚果炒货市场现状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2022年,籽类食品和木本坚果市场规模总额分别为2323.08亿元和566.32亿元,其中籽类食品消费占比近80%,木本坚果占比不足20%。此外,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我国木本坚果的人均消费量相对较低。从总量上来看,我国木本坚果人均消费量不足美国的1/4。分品项来看,高价值坚果(如夏威夷果、碧根果)远低于美国的人均消费水平,且同时存在较大的散装作坊市场的特征。除去散装食品市场外,目前坚果行业参与者主要有两大类:以坚果产品为主,有一个或多个大单品的坚果炒货企业,如洽洽食品、沃隆食品、甘源食品等;具备多款休闲零食,已覆盖坚果系列产品的平台型休闲食品企业,如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盐津铺子、来伊份等。
相比于传统的单品坚果,如今人们更加青睐口味多、营养价值高的混合坚果。相关数据显示,坚果消费正从营养品形态向日常膳食消费品转变,单一口味、单一品种的传统坚果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混合多种口味及营养的坚果系列产品获得市场青睐。
各个品牌都在搭配上下足了功夫。沃隆食品推出的小包装产品,每一袋就包含扁桃仁、腰果、核桃仁、榛子仁以及蔓越莓干、蓝莓干等多种类;三只松鼠“七日鲜”每日坚果涵盖了6种坚果(巴旦木仁、开心果仁、榛子仁、夏威夷果仁、腰果仁、核桃仁)和3种果干(蓝莓干、黑加仑葡萄干、蔓越莓干);良品铺子、洽洽食品等,都在产品中进行不同的搭配。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居民坚果炒货消费量仍远低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距离膳食宝塔提出的每天摄入25克至30克还有差距。
竞争加剧 企业寻求突围
坚果消费的繁荣也在部分企业的业绩中有所体现。洽洽食品、良品铺子、来伊份等企业在2022年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获得了一定的增长。三只松鼠尽管出现了下滑,但截至2023年4月,也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获得了利润增长。
在过去,由于坚果行业较为分散,一些企业的市占率并不高,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2022年至2027年,我国混合坚果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望回升,预计到2027年,CR5合计市占率将达到52%。业内人士表示,将来或许会有头部企业集团的出现,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品牌若想突围也并非易事,首先要做的是在一众品牌当中提升自身品牌的复购率。
上海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认为,提高复购率的核心,在于要占据整个坚果品类,成为消费者品牌的首选;其次就是要针对不同的特定人群,提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的方案,比如针对上班族、儿童、中老年人,结合不同的健康需求,提供不同的膳食解决方案。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坚果行业已进入下半场角逐,随着竞争进入新阶段,全渠道运营是未来趋势,谁率先打通渠道,谁便能率先处于上风。“线上流量逐渐见顶,线上获客成本也在上升,同时,线下优质资源也有限,且是重资产模式。未来,渠道争夺战将愈演愈烈,拥有相对完善的线上线下渠道的企业可能拥有一定的优势。”他说。
渠道之外,也有品牌开始“卷”上游。除了一直以来拥有自建工厂优势的沃隆食品,三只松鼠在2022年也投产了每日坚果生产线和夏威夷果生产线,使得成本控制更加透明;来伊份则是在供应链条上建立了合理高效的包装排产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头部企业将通过供应链、产品、渠道、物流等全方位沉淀和创新,在降本增效的同时提升产品品质,研发新的形态和口味,融入健康化配方,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坚果市场的人均消费量还比较低,因此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对于企业来说,只要一切以解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肯定会随着行业的增长获得更良性的发展。
上一篇 : “知县”和“县令”仅有一字之差,待遇却千差万别-环球热消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